- · 四川师范大学关于举办2020年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的通知[10/22]
- · 四川师范大学2020年7月人事代理招聘工作人员拟聘用人员公示(一)[10/20]
- · 四川师范大学关于做好2020年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工作的通知[10/17]
- · 关于财务信息平台暂停使用的通知[10/16]
- ·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本科学生奖学金及荣誉称号评定结果公示[10/16]
- · 关于开展2020年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及分析应用培训的通知[10/16]
- · 关于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课程重新学习行课的通知[10/15]
- · 本学期第三场“精彩一课”教学观摩通知[10/14]
后民法典时代的法律实践:传统民事制度的法典化类型与民国基层诉讼
作者:刘昕杰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律实践 传统民事制度 基层诉讼
摘要:民国时期立法机关移植大陆法系民法体例制定中国民法典,传统民事制度面临三种遭遇,一是通过独立保留原有制度的方式嵌入到新的民法体系中;二是以西方民法理论重述原有制度的内容,将传统制度重新界定后纳入民法典体系;三是不再作为正式的法律制度而成为民法典之外的民间习惯。这种以不同方式赶搭法典化班车的"搭车模式",是中西民事制度差异及法律移植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导致的。在民国基层仍讲求化解纠纷的实用主义司法程序中,不同类型的传统民事制度在基层诉讼中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法律实践样貌。
上一篇:批评与正名:司法档案之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下一篇:习俗、法规与社会——对清代巴县地区“减租”习俗的法律社会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