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师范大学关于举办2020年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的通知[10/22]
- · 四川师范大学2020年7月人事代理招聘工作人员拟聘用人员公示(一)[10/20]
- · 四川师范大学关于做好2020年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工作的通知[10/17]
- · 关于财务信息平台暂停使用的通知[10/16]
- ·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本科学生奖学金及荣誉称号评定结果公示[10/16]
- · 关于开展2020年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及分析应用培训的通知[10/16]
- · 关于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课程重新学习行课的通知[10/15]
- · 本学期第三场“精彩一课”教学观摩通知[10/14]
法学与史学印证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龙宗智
关键词: 证据学 法学 史学 多重证据法 印证
摘要:中国史学一直有"孤证不立"的传统。陈寅恪提出并实践"诗史互证"研究方法,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主张地下文物与传世史籍的互证。后又有"三重证据法""四重证据法"提出,以拓宽史料领域,增强史实客观性。多重证据法即互证法亦即印证法。它与兰克(L·V·Ranke)提出的"外证法"和"内证法"学理上一致。多重证据法"由一到多"的发展,体现出对印证广度与厚度的关注。而且多重证据法重视新证据的发现,在研究中,史学家已注意到历史证据的不同类型及其不同功用。不同证据相互印证的证明方法在法证据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史学的多重证据法与法证据学的印证证明方法相比较,共同之处表现在二者的证明目的、性质与对象以及对印证方法使用的基本方式具有相同性,参与印证的证据材料类型也具有相同性。但二者也有一定区别:包括印证材料的类型有别,印证证明的要求和标准不同,法学运用印证的广度与深度明显大于史学。为保证客观性,法学印证过程中运用的推论方法与阐释方法受较严格限制。法学与史学运用印证方法"和而不同",但亦可通过比较研究获得启迪,改善各自的证明方法。